云龍示范區云田鎮馬鞍村的楊喜英今年49歲,她堅持照顧患病的婆婆26年,任勞任怨,不僅贏得丈夫和小姑子的尊重,也感動了鄉鄰。
主動挑起獨自照顧婆婆的重擔
楊喜英是懷化人,23歲時經熟人介紹,認識了株洲小伙彭勇軍,兩人相識半年后結婚。
結婚之前,楊喜英到過彭勇軍家里,得知準婆婆患有精神分裂癥的情況。但出于對彭勇軍勤勞本分的欣賞,并且考慮到準公公也是一位勤懇而明事理的長輩,楊喜英最終打消了所有顧慮,毅然決定從懷化嫁到株洲。
丈夫家里經濟條件不好,再加上自己初來乍到語言不通,剛剛嫁到株洲時,楊喜英的日子過得并不輕松。好在丈夫勤懇又體貼,兩個女兒先后出生,也給她的生活帶來更多的希望。夫妻兩人日子雖過得清貧,但苦中有樂。楊喜英也幫著公公悉心照料婆婆。
2005年,公公離世,考慮到丈夫要賺錢養家,小姑子做生意才剛剛起步抽不出時間,家里也無力請保姆,楊喜英主動挑起了獨自照顧婆婆的重擔。
像哄孩子一樣哄婆婆入睡
照料一位患精神疾病的老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。婆婆生活不能自理,吃喝拉撒全都要靠人服侍,楊喜英為婆婆清理大小便從無怨言。
“就算穿了紙尿褲,也還是得時時檢查她的衣物是否又搞臟了,畢竟污穢物捂久了,屁股上的皮膚會發炎。”楊喜英說。
而這只是照料婆婆最簡單的一環。由于婆婆發病時常有狂躁、失眠、亂走等癥狀,為了讓婆婆安定下來,楊喜英沒少挨打。如果夜里出現發病的情況,楊喜英有時不得不像哄孩子一樣,安撫婆婆入睡。
在楊喜英的悉心照料下,婆婆的生活被安排得井井有條。由于習慣了楊喜英的照顧,老人對兒媳產生了依賴,洗澡或清理褲子上的污穢物這類與身體私密部位接觸的事情,老人只愿讓楊喜英幫忙,連親生女兒都插不上手。
孝心感動家人和鄉鄰
“很感激我妻子,這些年她吃了很多苦,要不是她,母親根本不可能有今天的狀態。”彭勇軍坦言,因為妻子的照顧,今年69歲的母親十分健朗,除了精神方面的舊疾外,沒有被其他病癥所困擾。
“嫂子是真好,照顧老人無微不至,我這個做女兒的都沒她那么耐得煩。”說起嫂子對母親的孝心,楊喜英的小姑子彭愛民贊嘆有加。
楊喜英也感動了周邊鄰居,馬鞍村的鄉親們都知道彭家有個好兒媳,直夸彭勇軍有福氣。
如今,楊喜英的兩個女兒都已成人,她和彭勇軍肩上的經濟負擔也稍稍輕松了一些。彭勇軍告訴記者,等有條件了,他想帶著妻子出去旅游,讓辛苦多年的妻子好好放松一下。 (記者 廖智勇 通訊員 朱洪波)
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