株洲網訊(記者 張威)蘇聯時期的紀念章、全國各地的郵戳、20多年前的明信片,還有各種主題風格的郵集……12月23日,由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株洲市分公司、湖南工業大學團委、湖南工業大學圖書館、株洲市湖湘文化交流協會、株洲市集郵協會共同聯合舉辦的“我心中的小康”集郵作品展在湖南工業大學展出。來自我市各行各業的數十位集郵收藏愛好者帶來了數千件藏品交流,共敘情誼。
慕名前來的集郵愛好者。(記者 張威 攝)
集郵收藏展集中展出了一批株洲地區集郵收藏愛好者選送的精品,包括不同年代的郵票、徽章、票券等實物,以及各個時期發行的紀念封、紀念明信片等郵品。
愛好者們相互交流。(記者 張威 攝)
“以前通訊不發達,住得遠的親戚朋友間都會有來往書信。久而久之,郵票和郵戳就成為一種時間的記憶。集齊全國各地的郵戳,那是件很了不起的事。”前來參觀的李大爺說,隨著通訊和快遞的飛速發展,郵票和信都慢慢淡出了人們的生活。“現在也只有少數人還堅持著書信聯系,那是一種取代不了的溫暖。”
郵票知識講座上的問答環節。(記者 張威 攝)
“沒想到一張張方寸大小的郵票,背后有著這么多的故事。”郵票知識講座上,來自湖南工業大學包裝設計系的劉同學感嘆。
“什么是郵票?”“郵票的實用價值、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在哪里?”帶著問題,講座老師向臺下的觀眾展示了世界各國的郵票,并詳細講解了郵票圖案的題材和構圖特點。通過介紹中國生肖郵票和世界各地最早發行的第一郵票,重點向觀眾介紹了中國郵票文化的發展歷史和獨特的中國特色。圍繞“郵票上的文化”有獎問答互動環節,觀眾們爭先恐后地搶答,活動現場氣氛非常熱烈。
琳瑯滿目、精美絕倫的郵票圖案展示和生動有趣的現場講解,給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,不但領略到了郵政文化以及傳統文化的魅力,而且讓大家掌握了基本的集郵知識,感受到了方寸世界中的無窮魅力。
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